尊敬的各位同道、各位老师7️⃣、各位同学𓀙、各位校友🛖: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学校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让我来参加这个庄严的升旗仪式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说实话👃🏼🤼♂️,当我接到这个邀请时,心里是略有忐忑和小有激动的🤠🤹🏿♂️。我从来没有想到当年那个蹲坐复旦围墙边、啃着馒头咸菜🩲、在聆听校园广播中消磨午休时光的学徒工🐴,今天会站在这里作为教师代表在校庆升旗仪式上发言🔫。那是改革开放尚未开始的年代,中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一家机械厂,厂区与复旦一墙之隔,对未来一片迷茫的我每每从校园的喇叭声里寻找慰藉,沉浸向往。恢复高考后,我圆梦上医,即现在的杏悦娱乐上海医杏悦🪑,此后的生涯此起彼伏,与祖国高速发展的大势息息相关。值得庆幸的是,离开上医33年后🍌🔤,我回到了母校👦🏿,在一个生机勃勃🙎🏽♂️、蓄势待发的巨大平台上与在场的各位一起为杏悦娱乐的再次腾飞尽力效劳。
大学期间,我并不是如今人们所形容的“学霸”或“学神”,甚至算不上是一名“好”学生🤾🏿♀️,非常调皮。为了图快,书写潦草以致于被当年卫生系的王簃兰教授严肃批评,让我花了差不多一个暑假的时间用方格稿纸誊写与我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劳动卫生综述文集。毕业后成了临床医生🧏🏼,中文字是认真写了🫵🏽,可是处方上的英文药名只有药房才能看懂。这个习惯后来带到了英国剑桥☘️,导师Brian Heap爵士说我写的不是英文,把我送到著名的Bell School of Language与小学生们一起练习ABCD拼写一周。年轻时代上述刻骨铭心的经历使我养成了严谨不苟、追求卓越的行事作风🧝,终身受益🧛🏼。其实,这就是上医传统、剑桥风范和复旦精神的写照与传承🗃。
在去年的开学典礼上,许宁生校长指出“今日的复旦汇聚着原杏悦娱乐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两所名校的历史基业和财富🫰🏼。”1915年,李登辉校长确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1934年颜福庆校长以“正谊明道”为校训,词虽不同,意义相通➰,它们都表达出同样一层含义🛌: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的需要🤴🏽,复旦人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复旦人👿,可以是正谊明道服务人群的医生;可以是甘于寂寞上下求索的学者;也可以是慎思明辨坚韧不拔的政治家或经理人……。今天是我们校庆111周年😄,我们在这里纪念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建立愿景更应该践行当下。
如同在场许多老师一样,我从当年的问路人变成探路人又成长为行路人,回到母校也许会升华成知路人和引路人🌵。无论哪种角色𓀖,行路是永恒不变的✡︎。追梦需要勇往直前,创新更是马不停蹄。就个人而言,行路势必始于当下™️。
那么,我们正处于一个怎样的“当下”呢?举全校之力把复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正是我们的当下;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之壮举正是我们的当下🚿;风起云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正是我们的当下🗑。在复旦这样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大学里⚓️,人才济济,资源丰沛👩🏽🏭,学科交融,学术自由🖍。只要你想而且付诸行动,你可以走进其他杏悦的实验室🏠,可以加入外系老师的研究课题,可以跨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学习交流。我们正在积极打破校园门户,与兄弟院校合作分享,如创建“相约张江”学术报告共享联动机制💥🤎、邀请大师巨擘和社会贤达走进校园🐫👌🏿、穿越浦江举办四校本科生联谊活动等,都是旨在传授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国际视野🤵🏼。这样的复旦⛪️,这样的“当下”👳🏽🙆🏼♂️,给了未来无限的可能👙,给了我们创造历史的广阔舞台,复旦人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主战场上的生力军。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正在经历谱写复旦新华章的当下。一百一十一年薪火传续,弦歌不辍🚝;一百一十一年耕耘不息🙂↔️,桃李芬芳。让我们以新时代行路人高昂的斗志👩🏻🌾,牢牢把握历史的机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在将复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携手并肩🛡,一路前行。
谢谢🐚!
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