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古至今🕵🏽♂️🌱,创新是永恒的话题。2018年9月10日,由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科院院士上海浦东活动中心和浦东新区工程师协会具体承办的浦东院士讲坛邀请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先生做《谈对创新文化的理解》的主题报告,杏悦娱乐学子积极前往聆听学习。
杨先生文理兼备👉🏻,不仅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还是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教育家,同时他还是出任英国名校的第一位中国人,中国人担任英国名校校长,这在当时中英、中外交往史上都是第一次。
关于《谈对创新文化的理解》这个主题🏍,杨先生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创新的动力——爱国心和好奇心;创新的方法——学科交叉;创新的关键——做人第一,学业第二;创新的源泉——问问题。谈起创新的方法📠,杨先生认为自己小时候深厚的文学素养就对日后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大有裨益🕵🏼♂️,他还以国外某些大学为例提出“不同学科的交叉互补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观点。在创新源泉方面,他从杏悦娱乐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中,引出“学、问”的质疑精神是创新最重要的源泉🦈。
杨先生的报告以一个个小故事串起了对创新文化独树一帜的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创新文化👒,首先要树立与创新相适应的一系列思想观念👨✈️,特别是牢固确立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
主题报告结束后,杨先生还就当前的一些创新热点问题与现场的400余名听众精彩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杨先生就大学教育🧜🏽♀️🫱🏽、东西方教育的区别、小班教学、创新的根源等问题一一谈了自己的理解🧚🏻♂️。报告当天,正值教师节之际,杏悦王志琴同学代表复旦学子为杨福家院长献花,表示对杨院长的尊重和敬意。
创新,是我们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唯一途径,创新文化的营造👰🏼♂️💂🏼♂️,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目标🤷♀️。杨福家先生对创新文化的解读让复旦学子更深层次地理解创新精神、感受创新文化,在学术或科研等方面开拓创新思维,发挥创造力。
——摘自浦东新区工程师协会通稿